战时为警 训时为师!致敬临夏公安教育训练岗位上的所有教官
晨曦微露,训练场上已响起嘹亮的口令声;华灯初上,办公室内依旧有孜孜不倦的研讨交流。在临夏公安队伍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警营园丁”,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却肩负着传授警务技能、塑造警察灵魂的重任;他们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却是提升公安队伍素质能力和战斗力的源泉。在第41个教师节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临夏公安教育训练岗位上教官的故事,感受这份特殊职业的传承与温度。
晨训教官:晨光中的“砺剑人”
“稍息,立正!一二一,注意摆臂力度!”每天清晨,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口令,晨训教官王义平已经带着学员们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王义平,从警11年,临夏州公安局情指中心二级警长,州局机关晨训教官。从队列训练到基础体能,从盾牌防护到徒手控制,王义平的晨训课总是“干货满满”。他从不搞“花架子”,每个动作都结合实战场景讲解:“遇到突发情况,格挡要快、发力要准,你们现在多练一次,出警时就少一分危险。”
“晨训是一天的开始,也是警营工作日的‘第一课’,我得把每个细节教到位,让他们少走弯路。”王义平总是笑嘻嘻地说,眼中却映着朝阳,也映着对“教官”职责的坚守。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王义平依旧守在晨训场上,用口令、示范演练和平凡坚守,为警营队伍注入不凡力量。
实战教官:把“战场”搬进训练场
赵亚雄,从警11年,执教7年,临夏州公安局政治部二级警长,全省公安机关警务实战二级教官。
教育训练是他的主责。拟定全州公安机关教育训练工作方向、督促推进重点任务的实施,组织开展每季度教育训练督训送教、警衔晋升培训班,在持枪证的审验、策划推进文体活动等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在警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赵哥”。
“赵哥”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在警衔培训班上,每个动作要领他都亲自示范:“手臂贴紧裤缝,中指对准裤线,抬头挺胸——这不仅是队列要求,更是警察的精气神!”他会走到动作僵硬的学员身边,弯腰调整对方的站姿,提醒他们:“放轻松,慢慢向上拉升,记住这种挺拔的感觉。”
马逸飞以“严苛”闻名,一个战术动作重复百遍,一声呵斥响彻训练场。但学员们都懂——他的狠,是对生命的负责。
“注意!嫌疑人可能持械反抗,侧身接近时要保持安全距离!”训练场上,实战教官马逸飞正手持模拟警棍,向新警们演示着近距离控制技巧。他的动作干脆利落,讲解直击要害,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从实战来、到实战去”的专业劲儿。
马逸飞,从警6年,广河县公安局政工室六级辅警,临夏州警务实战三级教官,实战训练特长是单警装备的使用、徒手防卫与控制。他肩扛蓝盾、手握钢枪,是警营中传道授业的“师者”,用汗水浇灌安全之种,以实战淬炼警队锋芒。
“实战不等人,训练必须较真!”这是马逸飞常挂嘴边的话。他的课堂没有照本宣科,只有真刀真枪地模拟对抗。在训练场上,他利用“高压情景模拟”,教学员徒手控制人员,设置陷阱考验学员应变,让学员在近乎真实的对抗中锤炼战术思维。
除了教技巧,在马逸飞眼里,更看重“保命本领”的传递。他从不嫌麻烦,手把手调整学员的姿势,直到形成肌肉记忆。马逸飞说:去年,他带过的学员小李在处置一起闹事警情时,运用他教的“侧身牵制+语言安抚”技巧,顺利控制嫌疑人,未造成任何人员受伤。小李特意给他发消息:“教官,您教的招儿真管用!”
理论教官:警营中的“普法先锋”
“这个新增的法律条款,咱们得结合实际发生的警情来讲……”理论课上,马晓莉正拿着厚厚的教案,给培训学员们讲解法律知识,她的课题没有枯燥的条文堆砌,只有让人听得入迷的“执法故事”。
马晓莉,从警20年,临夏州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理论教官,擅长法律条文翻译、把生涩的法规变成“家常话”。在警衔培训班上,为讲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新旧对比解读课程,她翻遍了近三年的文献解读与典型案例,把法条拆解成一个个实战场景,手把手教民辅警学员如何守住法律底线,又在执法中传递温度。
“马教官的法律理论课,我们特别喜欢,她的课题逻辑清晰,内容总是由浅入深,对我们积累实战经验很有帮助。”刚上完课的民警说道。
作为一名警营中“理论教官”,她的教案写满了的密密麻麻的批注,课堂上是无数鲜活真实的案例。她的战场不在街头,而在幕后的一本本案卷上。她穿梭在讲台与训练场,用一腔热忱,默默耕耘在法律传播的田野上,为提升公安队伍法治化水平奉献着光和热,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懂法、会法、善执”的公安执法战士。
心理教官:警营“心灵暖阳”
作为警营里的“心理园丁”,张馨元与战友并肩作战时常说:“信任是最坚实的‘铠甲’。”
为让“信任之旅”课程落地见效,她精心设计了“蒙眼行走”等互动环节。当民警蒙着眼,在搭档的指引下跨过“障碍”时,紧张得手心冒汗,而她在一旁始终轻声鼓励:“感受搭档的每一个指令,这就是我们出警时最需要的默契。”
张馨元,从警14年,担任心理教官12年,临夏市公安刑警大队技术中队警务技术四级主管,主讲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她经常以讲座和团辅的形式为同事们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排忧解难,并及时给予疏导,为其缓解压力。
她的心理辅导记录写满了3个笔记本,手机里存着多个民警的“情绪档案”。她用心理课程上的一个个沉浸式体验,让民警在互动中解开“心结”。她说:“我的职责,就是帮战友们卸下心理包袱,让他们带着阳光去执勤。”这位警营里的“心灵暖阳”,正用专业与真诚温柔,让“信任”在藏蓝队伍中生根发芽,为警营大家庭筑起最温暖的“心灵港湾”。
战时为警,训时为师。他们,是临夏公安警营中广大教官和教育训练工作者的缩影;他们,生如林木,沐风志在苍穹。待看警营,树壮成林,生机一片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