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公安文联】蓝天下的守护色

蓝天下的守护色
十一月的积石山,天空蓝得彻底,数朵白云在空中随着微风缓缓游荡,为这片天空添上几分悠然。癿藏山间的风轻拂草尖,漫过嶙峋的山石,掠过葱郁的林木,张国雄队长与警员马学智的身影在这秋意盎然的密林中穿行。他们的裤脚扫过沾满晨露的枝叶,抖落细碎的晶莹,胸前的执法记录仪静静待命。脚步踩上树叶的沙沙声与虫鸣交织,在幽静的山谷间漾起轻轻的回响——那是积石山县公安局森林公安局对这片土地最庄重的巡逻节拍。
一只雄鹰在他们头顶盘旋,巨扇般的褐色翅膀划破澄澈的蓝天,羽翼掠过白云时,阳光便洒下点点金辉。它偶尔发出一声清亮的啼鸣,穿透天地的静谧,久久萦绕,仿佛在对这片土地上的守护者诉说着什么。张国雄对着脚下干枯的树干跺了跺脚上的泥土,抬头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目光柔和如冬日的暖阳。他想起去年的这个时节,也是在这片山崖下,乱石堆中那只奄奄一息的小鹰——翅膀受了重伤,脑袋耷拉在左侧翅膀,琥珀色的眸子里满是惊恐与无助,断断续续发出微弱而凄惨的鸣叫。作为森林公安的一员,守护生灵本就是他的天职,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团毛茸茸的小小生灵捧在手心,拉开警服的拉链,小心翼翼地放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为小鹰取暖。后将其送至野生动物救助站,他总惦记着去查看小鹰的状况,与野生动物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无数个日夜的守护后,看着它从蜷缩颤抖到蹒跚踱步,再到振翅试飞,直至最终翱翔天际,那份作为守护者的欣慰,远比任何勋章都珍贵。如今这盘旋不愿离去的身影,大抵就是那只重返蓝天的生灵吧,它在用最执着的陪伴,书写着对藏蓝警员守护的无声感恩。
在积石山这片土地上,曾流传着一种习俗。人们都偏爱圈养一种名叫麻鹩的小鸟,驯熟之后,它会发出婉转缠绵的叫声。小时候的我,也曾是这养鸟人中的一员,执意将小鸟囚于竹笼,任凭母亲日日在耳畔念叨:“尕娃,小鸟放飞过,笼子里急坏给呢。”我依旧固执地与母亲拌嘴,沉醉在那份独占的欢愉里。直到那年盛夏,因一时疏忽未给鸟儿准备澡盆,眼睁睁看着它在酷暑中殒命,那份深入骨髓的悔恨与伤痛,让我从此再未碰过鸟笼,即便那空荡荡的鸟笼至今依旧悬挂在阳台。
时代的长河滚滚向前,麻鹩鸟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曾经的养鸟习俗,也成了需要纠正的违法行为。积石山森林公安大队的民辅警们,便带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手册,扛着沉甸甸的责任,走进炊烟袅袅的村镇,踏上人来人往的广场。他们不仅是生态的守护者,更是法律的宣传员——耐心讲解非法饲养保护动物的法律后果,用最朴实的话语,将法律知识与生态保护的理念,如播撒种子般,一点点植入乡亲们的心底。那日路过县城广场,辅警马军正忙着为群众答疑,他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见我走来,便大大咧咧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笑着递来一张传单,语气诚恳而坚定:“麻鹩再养不成,养是违法的,咱们得守着法律,护着这些生灵。”接过传单的瞬间,我心中竟涌起一阵莫名的喜悦。为人父母后,早已懂得生命平等的重量——小鸟也有自己的妈妈,也向往蓝天的广袤,也渴望林间的自由。而这些藏蓝身影的守护,正是在为每一个生灵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当年母亲的念叨,如今想来,与战友马军的劝导一样,字字皆是对生灵的悲悯,对自然的敬畏。
一次次徒步巡查,一次次耐心宣传,一遍遍温情劝导,积石山公安局森林公安局的民辅警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化解隔阂。曾经挂在屋檐下的鸟笼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林间愈发清脆多样的鸟鸣;曾经对“禁养”政策的不解,慢慢变成了主动举报非法捕猎的自觉。张国雄与队员们依旧穿行在山中,执法记录仪记录着每一处巡查痕迹,应急装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他们用敏锐的双眼巡查着积石山这片土地上对野生动物潜在的隐患,用法律震慑着不法行为,用真心守护着这片土地上所有生灵的生命。那只盘旋的雄鹰,那些重返自然的麻鹩鸟,还有乡亲们眼中渐渐觉醒的生态意识,都是他们用藏蓝初心与担当绘制的最美风景。
十一月的阳光温柔地洒在积石山的大地上,漫过林海,也漫过每一个善良的积石山人,照亮警员们头顶闪烁的警徽。藏蓝身影与蓝天、白云、飞鸟相映,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国画。森林公安的民辅警们,以山为岗,以林为责,用最执着的坚守诠释着警察的担当,让生态保护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让每一个生灵都能在蓝天下自由舒展,绽放最绚烂的光彩——而那抹流动的藏蓝色,正是这画卷中最动人的守护色。
文/作者

祁国钰
临夏州积石山县公安局辅警,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临夏州作家协会会员,临夏州青年讲师团成员,临夏州公安文联理事会理事,积石山县公安文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