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公安文联】沙河沟里的一片“警”
沙河沟里的一片“警”
临夏州永靖县公安局新寺派出所,坐落于甘、青交界处,作为典型的农村“山区小所”,却肩负着176平方公里的守护重任。为守护光伏新能源,更好护航乡村振兴,新寺派出所主动对接国家能源集团永靖国能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建立“警企融合”警务模式,由派出所所长担任企业警长,推动警务前置,服务前移,帮助企业完善内部安防机制,将平安建设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为这片光伏发电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公安力量”。
以沙河为中轴,将光伏山域划分为6个警力辐射区、设置8条巡逻路线,整合企业安保力量,吸纳周边放牧群众,成立6个“光伏义警”巡防队,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防控网络。“这些放牧群众熟悉地形、了解情况,是我们延伸警务触角的宝贵力量。”派出所所长杜建斌介绍道。
派出所民警辅警每周开展常态化巡逻,排查安全隐患。通过“动态巡查+定点值守”的立体化防控举措,大大提高了见警率和管事率,实现了对光伏区域的警务流动全覆盖。警力有限,民力无限——这正是新寺派出所破解警力不足的智慧所在。
“有了‘流动派出所’,涉及光伏能源企业的警情明显减少,特别是巡逻的警察和警车能给违法犯罪带来极大震慑,我们企业也能真切感受到满满安全感!”该企业负责人董志诚感慨道。
6月10日,一起突发事件考验着派出所的应急处突能力。务工人员张某因薪资问题协商未果,竟将自驾车横放在光伏施工现场,阻挠工程进展。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通过讲法律、摆事实、说案例的方式现场调处。经过耐心调解,薪资纠纷成功化解,项目施工得以恢复正常。
当前正值主汛期,沙河沟地势复杂,民警辅警们加大巡查力度,仔细检查山体松动、积水漫溢、光伏设备损坏等隐患,及时设置警示标牌,与乡镇、企业建立定期协商研判机制,分析安全风险,细化责任分工,深入放牧群众和务工人员中,普及防汛避险知识,提醒大家远离松动山体、边坡等危险区域。
针对光伏项目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大的特点,派出所定期召开“警企民”座谈会,收集各方诉求,及时化解劳资纠纷、土地纠纷等矛盾。
“我们在注重做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推动光伏企业优先聘用当地群众,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杜建斌的话铿锵有力。在派出所的保驾护航下,光伏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的绿色能源基地,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新寺派出所围绕“主防”职能定位,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在总结以往警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调整山区警务片区、优化警力协管,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以群众“急、难、愁、盼”为切入点,突出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常态化开展走访摸排活动,一体推进打、防、管、控工作,有力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持续平稳,实现了“零事故、零发案”。
“我们人少,但站得高、说得多、看得远、管得宽。”已坚守派出所十年的民警姬新军的这句话,道出了全体民警辅警的心声。
文/作者
姚文全
临夏州永靖县公安局二级警员,通讯、诗歌、消息、散文见于《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新华网》等报刊网站。2022年3月3日,在《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第八届(2021年度)通讯员推选活动中,荣获“2021年度影响力个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