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东乡公安:热炕头上“唠”平安

【编者按】今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正式提出5周年。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省厅政治部组织全省公安机关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强化宣传力度。为充分展示临夏州公安机关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和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有力成果,教育引导全州公安机关广大民辅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临夏公安新媒体在已开设“阳光下的守护”专栏的基础上,推出系列采写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天气渐寒,在农村,最温暖的莫过于一铺热炕。往常,炕头是群众拉家常、议家事的“聚集地”;如今,这一铺铺热炕头上又多了抹“藏蓝色”。东乡县公安局将警务工作前移到农家炕头,民辅警与村民盘腿而坐,一盏盖碗茶,几句乡音,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话语唠着“警务事”,让“炕头警务”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桥”。炕头唠家常社情民意“唠”得细
秋收一过,大部分群众迎来农闲,东乡县公安局锁南派出所抓住这一契机,组织民辅警带着宣传手册、民情记录本,走进各村各户的农家炕头,围坐在热炕边,与群众唠庄稼收成、聊家庭琐事、化解矛盾纠纷。看似随意的家常话里悄悄“捞”出了不少关于平安的关键信息——有担心冬季取暖防火安全的,有反映邻里宅基地纠纷的,还有要求帮助解决自家内部矛盾纠纷的......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入户民辅警建立清单化管理机制,能当面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需协调办理的积极争取,尽快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说明。

在锁南镇团结村妥大爷的热炕上,马进祥一边记着笔记,一边给出承诺:“阿爷,您反映的村头灌溉渠堵塞问题,我们已经跟乡政府对接了,这周就能安排人修渠”。妥大爷笑着往民警手里塞了块油香:“以前有事要跑派出所,现在你们到家里来,坐到炕头上,跟我们拉家常,了解情况,我们心里更踏实了!”“乡亲们坐在自家的炕头上很放松,才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锁南派出所副所长马进祥说。
炕头解纠纷矛盾化解“暖”得透
“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更何况你们两个是亲兄弟,这点小事哪能伤了和气”。

在锁南镇巴苏池村马某成的炕头上,民警马世虎正组织调解马某成和哥哥因铺面股权和赡养老人而积累的矛盾纠纷,两人经常因为此事争吵不休。了解事情缘由后,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马世虎专门邀请村里熟悉情况且德高望重的人(俗称“乡老”)参与,围着炕桌摆事实、讲习俗、宣法律、说亲情,几次调解之后,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在“热炕的暖意”与民辅警的耐心劝导下,渐渐放下了隔阂。“针对农村小纠纷易积累的特点,我们的民辅警深入群众家中,在炕头营造轻松氛围,化身‘和事佬’促进双方沟通。对于复杂难题,则发扬‘拔钉子’精神,反复上门、耐心调解,确保矛盾彻底化解在基层。”锁南派出所所长张勇说。
炕头传知识安全防范“记”得牢
冬季火灾、煤气中毒、交通事故易发多发。河滩派出所把“安全课堂”搬上炕头,面对面讲解安全常识,并将印有反诈标语的围裙、手提袋发放到群众手中,将安全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大爷,交医保要找本村社长,如果有陌生人说‘内部渠道’可以帮你代缴,并且费用可以退还的,都是骗子的行径。千万别信!”在河滩镇苏孟村马大爷的热炕上,河滩派出所民辅警结合近期发生的养老、医保缴纳诈骗案例,给围坐的群众“敲警钟”。为了让知识更易记,民辅警还编了顺口溜:“陌生来电不轻信,转账汇款多留心;取暖用火要注意,睡起检查断电源。”“民辅警在炕头上讲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我们听得懂,也记得住!”马大爷说。“现在村里老人遇到陌生电话,都会先找民警问问。”
炕头践初心警务服务“实”
“炕头警务”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简单的“坐炕聊天”,它承载的是东乡公安将服务窗口前移,把温暖送到百姓心坎的真挚承诺。这项举措的核心,是将警务工作真正延伸到群众身边,在家长里短中感知民情,在烟火气息里排忧解难。

在一次拉家常中,派出所民警得知独居老人马阿奶正为办理身份证的事而发愁。马阿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通往派出所的路,对她而言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群众事,无小事。河滩派出所所长田生旺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安排户籍民警带着专业的相机和设备主动上门,为马阿奶采集照片。为了保证照片符合标准,他们细心为老人整理衣领,调整坐姿,又耐心寻找最佳的光线角度,一声声快门轻响,定格下的不仅是合格的证件照,更是警民之间水乳交融的温情瞬间。如今,在东乡县,群众的热炕头成了公安机关“民意收集点”“矛盾调解室”“安全宣传站”。“炕头警务”让警务工作沾上了泥土气息,浸润了为民情怀,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