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闪耀|《诗和远方有警护航》——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筑牢景区安全防线
从祁连山巅的皑皑积雪,到月牙泉畔的千年胡杨;从张掖丹霞的绚烂层理,到黄河之上的悠悠筏影……甘肃,这片承载着璀璨文明与壮美风光的土地,以其多样地貌和深厚历史,吸引着无数游人走进西北、感知岁月。在这里,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故事,每一次驻足都是与历史的对话。而每一段安心之旅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份坚实的守护。近年来,甘肃公安深入践行训词精神,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要求,立足地域特色,强化使命担当,将警力融入风景,把服务做进人心,全力护航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不仅能领略甘肃的山川壮丽、文化灿烂,更能感受到这里的平安温度、时代新风。
当云影漫过漳县贵清,
是警灯与松风一同点亮旅程的方向;
当洮水漾开康乐春波,是藏蓝与柳色一同巡守岸畔,让嬉游间漾着烂漫和平安;他们以警为盾,护山河无恙;以心为灯,伴旅程坦荡。这,便是甘肃全域旅游警务,写给每一段“诗和远方”的守护序章。
定西市漳县公安局
晨雾还没散尽,漳县公安局贵清山派出所就接到了一通报警电话,贵清山景区工作人员称,有两名游客在景区“天梯”路段不慎摔落受伤,情况紧急。接警后,派出所民警迅速联合景区救援队赶赴现场,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山地救援。
跟进早班游客的安全引导,林区防火隔离带做全域巡查,调解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这些都是贵清山派出所日复一日的警务日常。游客多的时候,他们是景区里的“移动服务站”:在索道口帮老人拎起沉重的行李,在观景台提醒孩子别靠近护栏;游客少的日子,他们是山林间的“安全守护者”:沿着防火道排查枯枝堆积隐患,走进沿线村落宣传旅游安全知识。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贵清山派出所的民警们用脚步丈量辖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科技警务延伸守护的每一个角落,让“平安”二字,始终萦绕在这片山水与每一段旅程之间。
山间林里的往返奔波,他们用脚步丈量平安,用科技延伸守护,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把“为民护民”的初心,融进了游客的每一次安心微笑里,写进了乡亲们的每一句踏实称赞中。
临夏州康乐县公安局
洮水绕着康乐城缓缓流淌,岸边的柳丝刚被晨露打湿,胭脂湖景区的“旅游警务岗亭”前,执勤民警已经迎来了当天第一位求助的游客。
顺利解决游客诉求,民警瓦应龙熟练地出那本磨了边角的警用笔记本。翻开熟悉的页面一笔一划记下:“8月25日,胭脂湖景区荷花池附近解决群众求助一起,已提醒相关事宜。”这本跟了瓦应龙多年的笔记本,不只是工作台账,更像是康乐旅游警务的“民情档案”。每一页记录,都是一次求助的圆满解决;每一行文字,都藏着民警与游客的暖心交集,藏着更多关于守护的故事。
康乐公安的旅游警务之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处处藏着“以景为基、以民为本”的巧思与坚守。他们的亮点,藏在“一景一策”的精准里,从不搞“一刀切”的防控,只做“贴风景”的服务。而这份特色,更体现在“科技+脚力”的融合中,无人机能拍得出山林盲区的清晰画面,民警的脚步也能走到民宿厨房的冰柜前;智能平台能算出景区车流的拥堵节点,笔记本上也能记下游客丢了一把伞的细碎。就像他们说的那样,科技让守护更高效,而民警的脚步让服务更有温度。从临夏州康乐县的胭脂湖畔,到兰州黄河边的中山桥景区,张掖丹霞的七彩沟壑间,再到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的沙丘旁,甘肃公安的旅游警务故事,正以同样的温度与坚守,在陇原大地的每一处风景里上演。
甘肃公安秉持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在崇山峻岭、悠悠黄河畔,以党的方向为指引,把守护化作无声誓言;他们牢记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从排查步道隐患到保障水边安全,从街巷指引到排忧解难,将人民的利益置顶;他们坚守执法公正的价值取向,规范每一次执法行为,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在旅途的每一处角落;他们严守纪律严明的重要保证,以铁一般的纪律作风,铸就护佑甘肃山水与游客平安的坚实壁垒。
美好的旅途背后,总有一份无声的牵挂、一份坚定的守护。它是景区入口处民警温暖的指引,是深夜里巡逻车缓缓划过的光亮,是困难时刻那一句“别急,我们帮您”。甘肃公安将细致与温度揉进浪涛、写进风沙,让每一次出发都踏实从容,让每一程风景都安心圆满。这份守护,不曾喧哗,却始终相伴;不曾打扰旅途的诗意,却默默为每一段“向美而行”的旅程,绘就最可靠的安全底色。
来 源 |甘肃公共应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