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老民警的“新故事”调解室里的“茶香情”

来源:临夏州公安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0-30 09:12
字号:
收藏


一杯热茶,暖开邻里心结;几句贴心话,化解多年积怨。重阳时节,走进临夏州各县市公安局的老警官调解室,处处洋溢着温暖。那满头银发的老民警依然身着警服,耐心倾听、娓娓道来,正化解着一个个棘手的矛盾纠纷。

自去年以来,临夏州公安机关成立“老警官调解室”7个,共受聘老民警19人参与到调解工作中,继续发挥着老民警“前哨岗”“连心桥”“终点站”的作用。这些老民警大多已退休或临近退休,却继续选择来到矛盾纠纷调解的一线,用几十年的从警经验为民排忧解难,用各具特色的调解方法为基层社会治理发挥着“银发”力量。

茶香氤氲中的和谐密码

“真是多亏了‘老警官调解室’,不然我们兄弟俩的情分真要断了!”10月23日下午,在永靖县公安局太极派出所“老警官调解室”内,孔氏兄弟因家庭琐事引发争执,兄弟两人情绪激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有着二十余年调解经验的老民警孔龙保见状,并未急于评判谁对谁错,而是当即给两人倒了两杯热茶。“来,先喝口热茶,咱们边喝边唠。”老民警孔龙保将一杯杯冒着热气、茶香四溢的暖茶递到了当事人手中。

面对兄长,老民警孔龙保从“儿时同吃同住、困难时相互帮衬”的共同往事切入,以过来人的身份耐心劝说,唤起他对兄弟手足情的珍视。与弟弟沟通时,则温和地指出其酒后情绪失控、言语过激的不当之处,引导他换位思考兄长的难处。兄弟两人也在“边喝茶边唠嗑”中冷静了下来,平和了许多。最后随着一口暖茶饮尽,两人紧锁的眉头舒展,握手言和了。

“煮茶需要时间,这给了当事人冷静的空间;喝茶是共享的过程,无形中拉近了双方距离。”这就是老民警孔龙保道出的暖茶调解奥秘。

情法交融的调解模式

老民警们在长期基层工作中,积累了较多工作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调解方法。

从警23年的临夏县公安局土桥派出所老民警吴永辉总结出了“一听二劝三疏”矛盾调解工作法——耐心倾听群众需求,用情理劝说让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用法理疏导让矛盾“依法化解”。

2025年5月24日,桥寺乡大刘村群众李某给派出所民警打电话,称自己又与邻居康某某因双方门前的地界问题发生争吵,请求派出所民警介入调解。

针对这一情况,老民警吴永辉主动与村干部联系,走访当地群众及双方当事人得知,两人在年轻的时候关系还不错,逢年过节两家还经常走动。于是,他以此为突破口,将李康两人叫到村委会进行调解,让他们讲述以前二人之间的来往故事,渐渐地两人也意识到以前那么好的关系,没必要因为这一点小事伤了多年的情分。最后,两人都愿意各退一步,达成和解。

“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是乡亲们对老民警吴永辉最好的评价。从警多年,对于老民警吴永辉来说,调解工作早已不仅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一种初心的坚守。

岁月积淀的“老字号”品牌

“他说我家多盖了一砖地,他家院子变小了。”“警察同志,他先推我的。”在临夏市公安局“老警官调解室”,退休老民警徐述祖正在调解着一起邻里矛盾纠纷,大家各说各有理,而老民警徐述祖总是面带微笑,在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中为群众排忧解难。

“公安工作干了多半辈子,忙碌的工作早已成了我的习惯和生活日常,现在退休了,突然间闲下来却有点不适应,好在有这个‘老警官调解室’,我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老民警徐述祖侃侃说道。

据临夏市公安局政工室民警周鑫说:“徐老没退休之前,他也是社区民警,每天处理着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他调解的矛盾纠纷,让双方当事人都很满意,都是有‘老字号’品牌效应的。”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这首时常被人们吟诵的小诗,正是徐述祖及更多老民警调解员们的真实写照。他们头发花白,却依然忙碌在调解一线。他们不再年轻,但在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的那一刻,笑容依然如少年时刚穿上警服那般灿烂明媚。